最近,小编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。
新闻里详细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。
2007年一位叫兰兰的女生远渡重洋,赴美留学。在兰兰留学的日子里,父母一心期盼着她回国。但是,2013年,兰兰却突然宣布,自己要在美国登记结婚了。面对这个消息,父母坚决反对,她们不愿意自己的独生女从此长期定居美国。
但是女儿已经做出这个义无反顾的决定了……
文章在最后说:
“(兰兰母亲)陈莉关掉手机屏幕,身体重新陷入沙发里:我们有时候也会反省,是不是我们太传统了,把团圆看得太重了,为什么就不能两代人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呢?但她很快又反驳自己:
团圆当然很重要,何况我们就这一个女儿,把孩子留在身边一起生活,有什么不对吗?”
这个新闻在微博上引发了网友热议,网友们的评论也是五花八门。
有网友觉得女儿的做法是对的。
孩子又不是父母的私人财产,女儿长大后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,父母无权干涉。孩子有自己的梦想要追寻,在没有违法伦理道德法律的情况下,父母不该干涉,不懂为嘛都喜欢把孩子当私人物品,为人父母还是要学会放手,和孩子一起成长。
有人精辟的总结为“孩子因父母而来,不是为父母而来。”
有网友吐槽道:“所以为什么有那么多退休了没事干掺合孩子婚姻,弄的起飞狗跳把自己气的半死还怪孩子不孝顺的戏精父母。重点就是他们没有自己的人生,把孩子作为自己的附属品美其名曰:我为你付出那么多。”
也有网友不同意。
认为子女不能既接受中国式家长的宠爱(主要指物质经济方面)又要求西方子女的独立空间。等到自己长大了就将父母抛在一边,不知道孝顺父母。古人还说,父母在,不远游呢。真替兰兰的父母心寒,养只狗还知道报恩,养大个人却和他们谈独立。
也有的网友站在比较中立的观点上来看待这一问题。
关键在于中国的父母没有自己的生活,全部身心都在小孩身上,导致孩子一旦离开父母会觉得自己成了孤寡老人似的。希望父母别太宠爱孩子,钱还是花在自己身上,多给自己找些乐趣吧。
父母和子女,究竟是谁来成就谁?
说到父母和子女的关系,最有名的就是台湾作家龙应台写的一段话:
“我慢慢地、慢慢地了解到,所谓父母子女一场,只不过是意味着,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。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,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,而且,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,不用追。”
小编的一位老师,他的女儿本科就去美国留学了,后来又在美国读了研究生。在女儿留学期间,老师给女儿定了三个规矩:
1,不准和黑人谈恋爱。
2,不准和富二代谈恋爱。
3,学成以后必须回国发展。
姑且不论老师对黑人有没有种族歧视,老师只有这一个独生女,十分宝贝。老师虽然是大学教授,但是生活很清贫,没有买车,上下班都是坐班车。穿着也朴素,在校园里走着还以为是看门大爷。
老师省吃俭用,拿出钱让女儿去美国接受更好的教育。女儿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,研究生毕业后在华尔街一家著名的投资公司上班。
老师一心想让女儿回国发展,说自己年纪渐渐大了,每天和自己妻子两个人生活,很孤单,希望女儿能陪在身边。
后来女儿妥协了,答应不留在美国,决定以后来日本发展。面对固执的女儿,老师也没办法,说:“日本就日本吧,好歹就差1个时区,坐飞机不需要太长时间,想女儿了能经常去看看。”
父母老了谁照顾?
父母年纪大了,跟随子女出国生活也不现实,他们缺乏在国外生活的技能。面对以后的几十年,没有子女在身边的日子,万一生病谁来照顾呢?
世上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的,爱他,所以要和他在一起。唯有父母对孩子的爱,是以分离为目的的。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事还是需要耐心的沟通才能解决。
兰兰的母亲陈莉每次遇到热闹的节假日,听着外边满屋子的歌声,谈笑声,碰杯声,眼里有种空茫。
“亲情血缘这些东西,我们这代人终究割舍不下。外面再热闹,最后还是要散伙回家……只能安慰自己,忍忍吧,孩子回来就好了。每次一这样想,心里就会踏实很多。”
父母到底有没有权利让留学在外的儿女回来?这个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。小编觉得,到底是追求个人更好的发展,还是追求和父母团圆温馨的日子,这都是个人的选择,旁人无权干涉。
但是,深入一点地想,个人努力发展不也是为了和家人一起过幸福的生活吗?